语言战略研究简介
《语言战略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主办,CN刊号为:10-1361/H,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语言战略研究》杂志核心文章,拟从公共政策、语言战略和语言生活的视角,考察语言政策及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社会学或宏观社会语言学问题,涵盖经典语言政策规划框架中的主要内容,侧重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国情、双语教育、语言与社会、多元文化等。
杂志文章特色
1.《语言战略研究》杂志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和三审制。
2.编辑体例遵从国际惯例。稿件内容构成包括:中文题名,中文提要(250—300字),中文关键词(2—5个),英文题名,英文提要(250—300词),英文关键词(2—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另页提供作者姓名,作者简介(性别、单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用英文撰写的论文须提供中文提要和关键词。如论文属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的成果,请在正文第1页加题注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起讫时间、管理单位等。稿件须提供详细准确的参考文献信息,如作者姓名、著作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及出版时间等。
3.学术论文字数一般以8000—10000字为宜,特殊稿件可以特殊对待。
4.因力量所限,不办理退稿,务请自留底稿。投稿后三个月未收到编辑部处理意见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
5.本刊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全文,上述著作权使用费已包含在稿酬中。如作者不同意文章以数字化方式传播或转载,请在来稿时书面申明。
6.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所投稿件在本刊刊登后,该文的专有出版权(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他形式出版的权利)自动转让给编辑部。《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同意作者可以在下列情况下继续使用该论文:(1)申请专利;(2)学术报告和讲演;(3)非商业性的学术交流;(4)经编辑部允许并授权的其他活动。
7.作者在向本刊投稿时,须承诺该论文为原创论文,文中全部或部分内容从未以任何形式在其他任何刊物上发表,不存在重复投稿、剽窃、抄袭等行为,不包含任何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侵害他人权益的内容。
8.本刊对采用的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时申明。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专题研究:语言交叉学科,语言跨界谈 专家谈家庭语言教育,语言生活研究,卷首语,名家谈语言,专题研究一 语言与新媒体,书评,专题研究:家庭语言问题,专题研究:中国语言学七十年,“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多人谈,专题研究:应急语言问题,专题研究: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专题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题研究二 法律语言,专题研究 语言与乡村振兴,专题研究:家庭语言规划,专题研究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专题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生活,跨境语言,专题研究: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专题研究:华语与华语传承,专题研究:全球华语研究,专题研究:“一带一路”的语言问题,专题研究:世界语言生活,专题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专题研究:国家通用语言研究,专题研究:高校语言政策,国际语言规划与政策类期刊简介,突发公共事件语言应急多人谈,家庭语言问题研究,语言技术,特稿,语言学家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学术随笔,纪念专稿,发刊词,术语探究
摘要:主持人语: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 International)自1951年开始发布、约每5年修订一次的《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Languages of the World)a是当今关于世界语言情况比较权威、较有影响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语言信息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639-3世界语言编码国际标准,均以此文献为依据。《世界的语言》第20版(2017)共包含全球7099种语言的资料信息,每种语言均包括该语言的以下字段:自称和他称、使用人数、地理位置、语言系属、方言划分、法定民族、文字情况,以及基于著名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设计的“语言代际活力分级量表”(GIDS)的“语言代际活力状况扩展分级量表”(EGIDS),量表将世界诸语的活力状况分为最高的0级(国际语言)到最低的10级(已灭绝语言)等级别。
摘要:在语言学学科中,语言识别既是比较语言学这个分支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宏观)社会语言学这个分支的重要对象。前者从语言发展的内部研究语言识别,而后者则从语言发展的外部研究语言识别。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这个理论框架内展开研讨3种语言观,即大语言观、小语言观和平等语言观;评估大语言观和小语言观对欧洲近现代语言识别与民族国家建设的多重影响;探讨现阶段全球化中平等语言观与语言地位识别的关系。语言识别与其说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文社会问题。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事关国泰民安。
摘要:不同的语言观带来不同的语言识别方法和实践。将语言仅仅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观导致依据沟通度方法的“过度识别”结果。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的识别方法在中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国际上却招致“政治导向”的质疑。语言作为言语社区的沟通和认同工具的认识或可解决有关争议。社会文化因素的相关性既体现在沟通也体现在认同的差异之上。认同和沟通的共构形成社区的语言;而语言和民族的共构则成为落后于时代的语言规划观。
摘要: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复杂,数量众多,方言差别显著,国内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语言数量的统计结果十分悬殊。本文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描述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于中国语言谱系分类、身份识别和方言划分的不同标准,对标准的异同做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认为国际组织采用的“语言群体认同”和“词汇相似度”(lexical similarity)标准与中国学界语言的“民族”族属和“同源词”标准之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然而在技术上,语言可懂度和语言认同度标准的可操作性不高,是《世界民族语言志》(Ethnologue)语言识别结果时常会受到诟病的主要问题。关键词语言分类;语言识别;语言可懂度;语言群体认同;分歧与成因
摘要:本文从7个方面来讨论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第一部分区别方言分区和分区讨论,界定一些常见术语。第二部分指出,汉语是一种非常复杂、很难分区的语言。第三部分介绍民国时期的方言分区。第四部分介绍20世纪50—60年代的分区。第五部分介绍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第六部分比较湖南方言的6种分区,指出,湖南方言的6种分区使用了不同的语言材料,分区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分区结果却大同小异,这说明,目前使用的各种分区方法都具备一定的有效性。第七部分“余论”简要讨论数学统计、单一分区标准、斯瓦迪什207词表等在方言分区中的作用。
点评详情